通讯简报
国际贸易领域理论与实证的学术前沿讨论会
2023年12月22日上午,由香港岭南大学丘东晓教授负责的“国际贸易领域理论与实证的学术前沿”讨论会于我校南校区行政楼成功举办。
会议伊始,bat365在线官网孙楚仁院长为本次讨论会致辞。
致辞结束后,全体嘉宾学者、学生、工作人员合影留念,论坛报告正式开始。
本次论坛由bat365在线官网梁俊伟教授主持。
香港岭南大学经济系系主任丘东晓教授首先进行大会报告,丘教授分享了题为《Does Pollution Affect Exports? Evidence from China》的工作论文。经济的快速增长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环境的恶化和污染的增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文章发现现有研究主要发现贸易自由化主要通过影响规模经济、技术效应等影响环境污染,而很少有研究探索空气污染对贸易的反向影响关系。基于此,文章利用2000—2007年中国企业出口和县级空气污染数据(PM2.5卫星数据)实证检验环境污染如何影响企业出口行为。邱教授研究发现PM2.5每增加1%后,企业出口集约边际将会下降0.89%;扩展边际上,一家企业进入国外市场的概率下降了0.06个百分点,而出口企业退出国外市场的概率增加了0.15个百分点。最后,邱教授认为空气污染对出口的负面影响主要是通过企业生产率和环境规制实现的。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系主任李兵以《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进入退出的福利效应:基于中国工商注册数据的估计》为主题进行分享。首先,文章以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 WTO后为政策背景,发现美国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PNTR)地位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中国出口商面临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表现为2002年之后中国新进入企业和退出企业数量明显上涨。文章基于县级数据考察了TPU降低对企业进入、退出的影响以及这一变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其次,李教授利用1998—2006年中国工商注册数据研究发现,TPU降低使得更多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该效应在中国入世之后逐步增强;表现为TPU降低会提高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促进生产率水平较高的企业进入市场,从而迫使生产率水平较低的企业退出市场,最终提高了行业的生产率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最后,通过分解企业净进入与企业更替的福利效应发现随着时间推移,TPU降低促进企业进入的效应增强,企业净进入对福利的贡献也随之增大。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产经评论》主编李杰教授分享了题为《数字技术进步、产业关联与经济韧性—基于生产网络的分析框架》的工作论文。李教授的研究改进了Acemoglu & Azar(2020)提出的内生生产网络模型,通过加入劳动力市场出清的约束,将其拓展成为一般均衡模型;运用反事实分析方法考察外生数字技术冲击的产业关联效应。李教授研究认为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整体体现为就业创造效应,而美国体现为就业替代效应;中国数字技术冲击新增的产业关联主要为产业数字化,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所需的关键技术投入可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外进口;从受到中间品价格上涨的冲击后GDP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两个角度证明了数实融合对经济韧性的正向影响。数字经济发展增强了经济抵御供给价格上涨冲击的能力,提高了经济在供给价格上涨冲击后的恢复速度,且电子元器件和其他电子设备部门在增强经济韧性方面的作用较为突出。最后,李教授提出当前我国应重点关注数字经济部门生产率提高后新增联系的部门、解决卡脖子问题、警惕可能出现的结构性失业问题等政策启示。
南京财经大学国际bat365在线官网谭用教授分享了题为《Robots, Operational Flexibility, and Firm-Level Inefficiency Gap》的论文。谭教授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其中假定每个企业所面临的特定需求都随时间波动,每个企业都会根据企业层面的运营灵活性内生地做出调整决策,而运营调整内生地决定企业层面的低效率差距。随后,文章从该模型中推导出两个命题:一是更高的机器人与人工比提高了操作的灵活性,并鼓励了持续地和较小的调整;二是更高的机器人与劳动力比可以降低企业的低效率差距。谭教授实证发现机器人-劳动比与企业的低效率差距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因果关系;机器人的采用也鼓励了企业进行微小的生产调整。最后,文章反事模型预测发现在生产自动化后,部门级的TFP将显著增加9.30%。
会议进程中,各参会老师就汇报文章进行互动交流并提出优化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