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辛勤耕耘琢璞玉,诲人不倦见精神。6月1日,bat365在线官网毕业生党员教育活动在南校区八角楼举行,中国科学院孙儒泳院士用他共产党人的人生历程为即将走向社会的毕业生上了一堂特殊的党课。
bat365在线官网党委书记何传添、院党委副书记康为茂、党建指导老师袁金轩出席,活动由康为茂主持。八角楼座无虚席,众多毕业生党员前来听取这位老党员的报告。
报告会现场座无虚席
孙儒泳现在已经82岁高龄,却仍然奋战在科研、教学工作的第一线。活动伊始,何传添首先向孙儒泳献上礼物,表达了对老院士的崇敬与感谢。
何书记向孙院士赠送纪念品
说起读书,孙儒泳表示,他在大学期间培养了读书的习惯,因为一心读书,也养成了比较孤独的性格。常常一坐下看书半天不动,生活中除了工作,回到家中也还是看书,为此没少受家人责怪。曾经有人问孙儒泳的儿子,和爸爸说得最多的话是什么,得到的回答是“爸爸,吃饭了”。这也曾经成为孙儒泳与人开玩笑的一个话题,却也充分体现了孙院士对于读书的热爱。
也正是由于热爱读书,使得孙儒泳积累了许多知识。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有着扎实知识基础的孙儒泳获得了出国深造的机会,留学苏联,在莫斯科大学做研究,获得了副博士学位。
活动中,孙儒泳讲述了自己求学到工作的经历。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他,受到父母很大影响,让他一直坚持不断的求学。在求学的过程中,老师给了他诸多关怀,带给他无穷的动力。字句之中,都流露着他对父母、对老师、对国家的感恩之情。“唯有把一腔报国的热血花在科研、教育工作上,”孙儒泳表示,培养年轻一代是自己的乐趣,他也始终坚持着自己教书育人的理念,在教育园地辛勤耕耘40多载。在生活中,他不怕苦、不怕累;在学术上,他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在政治思想上,他严格要求、不断磨练自己。
读书乃一生的乐趣,感恩为一生的信念
最后,孙儒泳表示,当代大学生经历的磨难大多为学业的、感情的挫折或业务上的竞争,与自己的经历有所不同,但希望通过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给予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一些人生的启示。
附:孙儒泳简介
孙儒泳,1927年生,浙江宁波人。195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9年-1951年在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学习,1951年-1953年在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留校任教,1954-1958年赴苏联国立莫斯科大学生物土壤系读研究生,获副博士学位。195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任教,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生态学会第三节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生态科学评审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理科生物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北京市政府水产科技顾问团成员,《生态学报》和《兽类学报》副主编,《动物学报》和《动物学研究》编委,美国《生理动物学》(physiological zoology)编委等。
孙儒泳从事生态学教学和科研至今58年,撰写和参与撰写的专著、译著、高校教材等共17种,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他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十六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六项,并于1991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